贵州黄果树大瀑布,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是珠江水系西江干流南盘江支流北盘江支流打帮河的支流可布河下游白水河段水系中的一部分。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以其壮观的水势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闻名于世,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
### 地理与地貌
黄果树瀑布的成因要追溯至2亿多年前的中三叠纪,当时该地区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碳酸盐岩。瀑布发育在中三叠世中统关岭二段中厚层夹少量薄层状云灰岩中,位置在翁寨小背斜东翼。瀑布形成时期的白水河,是一条发育于距今10万至50万年之间的第四纪中、晚更新世时期的地上河流。由于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地壳多次间歇抬升,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导致河流侵蚀、溶蚀等下切作用加强,在该处形成裂点。白水河先是形成了一个喀斯特侵蚀裂点型的落水洞型瀑布,后来随着河流侵蚀、溶蚀、侧蚀作用在地壳间歇抬升及晚更新世后期温湿气候中,水动力逐渐加大等因素影响下,落水洞的洞顶逐步坍塌,黄果树大瀑布终于呈现,已经有5万年的历史。
### 气候特点
黄果树大瀑布属中亚热带气候,典型的溶岩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雨水集中在5月至7月,特别是6月,降雨量将近300毫米。此后几个月降水量逐渐减少,12月是全年降水最少的一个月,月平均降水量不到20毫米。黄果树大瀑布地处贵州西部低洼地带,海拔较低,终年无霜,年平均气温为14℃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避寒避暑的胜地。
### 水文特征
黄果树大瀑布的水流量一般保持在每秒8至12个立方米。雨季最大的流量可达每秒110至150个立方米。在每秒2至3个立方米的流量下,黄果树大瀑布就能形成景观。由于上游水量减小,每年11月初至4月底的枯水季节,王二河水库将向黄果树瀑布调水,每天的调水量不低于每秒5个立方米,以保证瀑布枯水季节的流量保持在每秒8个立方米以上。
### 文化与历史
黄果树瀑布历史悠久,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4月23日,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散文家徐霞客经黄果树瀑布入滇,对瀑布进行了考察和记录。历代文人墨客作诗撰文赞颂黄果树瀑布。近、当代众多名人游历黄果树赞美大瀑布的诗文题记很多。二十世纪80年代后,一大批中外名人到黄果树游览、题词。黄果树瀑布作为风景名胜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贵州省安顺市及镇宁县对其进行了开发。1982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 旅游与活动
黄果树瀑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宝库,也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每年的“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黄果树景区自2007年开始举办黄果树“六月六”布依文化节,旨在通过节庆活动挖掘和积淀布依文化,并为黄果树景区的文化品牌构建、文化旅游的发展服务。陡坡塘、大瀑布景区的开放时间为7:30—18:00;天星桥景区的开放时间为7:30—17:30。
黄果树大瀑布以其雄伟的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无论是热爱自然风光的旅行者,还是对地质科学感兴趣的研究者,亦或是寻求精神寄托的朝圣者,都能在黄果树大瀑布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收获。黄果树大瀑布不仅是中国的瑰宝,也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